诗词原文
渔父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江滨有渔父,所望只长竿。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原诗为《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此处为根据关键词调整后的版本,保留了原诗意境并融入了关键词。)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志和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自幼聪颖好学,三岁能读书,六岁能属文,十六岁明经及第,曾献策于肃宗,深受赏识,后因事贬官,他一生淡泊名利,好游山水,常泛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其诗词多写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江岸边有一位渔父,他唯一的期望就是手中的长竿,他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不愿归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父在美丽自然风光中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江滨有渔父,所望只长竿”一句,直接点明了渔父的简朴生活和淡泊心境,长竿既是捕鱼的工具,也是渔父精神的寄托。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渔隐图,诗人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环境、服饰装扮以及行为举止,展现了渔父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诗中的“白鹭飞”、“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等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美感,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张志和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张志和选择了隐居山林、泛舟江湖的生活方式,以逃避世俗的纷扰和压迫,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渔父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