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皎然
几里松阴处士家,亭台潇洒静无哗。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出入儒、墨、道三家,安史之乱后皈依佛门,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及大量诗作表现了他的诗歌美学观点和淡远的艺术风格,他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均有交往,诗名甚著。
译文
在几里远的松林阴翳之处,住着一位隐士的家,他的亭台楼阁清幽雅致,四周一片寂静,没有喧哗之声,人们相遇时都纷纷说道,辞官归隐的生活真是美好啊,然而在这山林之下,又真正见到了几个隐士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居所的幽静环境,以及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看法,前两句通过“几里松阴”和“亭台潇洒静无哗”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居所的清幽与雅致;后两句则通过“相逢尽道休官好”与“林下何曾见一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人向往隐士生活却鲜有人真正实践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画卷,前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远离尘嚣的清幽与自在,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反问,巧妙地揭示了世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反差,引人深思,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展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独特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皎然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辞官归隐,以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隐士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拜访隐士的过程中,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隐士居所的清幽与雅致,以及世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反差,皎然表达了自己对隐逸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