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临分无别说,则川庞老是同参。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送僧归日本

何事临分无别说,则川庞老是同参。的意思及出处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何事临分无别说,则川庞老是同参。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銮驾避蜀,钱起寓居虢州,与韩翃、李端等为文会,诗名甚盛,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有《钱考功集》。

译文

只要随缘而安,哪里都可以是归宿;来时的道路如梦一般缥缈难寻,横渡那茫茫的大海,距离家乡越来越远;乘坐着轻巧的法舟,远离了尘世,水月相映,禅意幽深,心境宁静;鱼龙也仿佛聆听那梵音,受到感化,临别之际,还有什么需要特别嘱咐的呢?只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与那位川庞老和尚都是同一道门的参学者。

释义

这首诗是钱起送别一位归国的日本僧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僧人归途的遥远与艰辛,以及他在修行道路上的禅意与感悟,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禅理的共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但并未过多渲染离别的伤感,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描绘和对禅理的探讨上,首联“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写出了僧人的随遇而安和来时的如梦如幻;颔联“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则描绘了僧人归途的遥远与法舟的轻巧;颈联“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通过水月、鱼龙等意象,展现了禅意的幽深和梵音的感化力;尾联“何事临分无别说,则川庞老是同参”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禅理的共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钱起与这位日本僧人的交往有关,在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频繁,许多日本僧人来华求法,钱起作为一位有深厚禅学修养的诗人,与这位日本僧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僧人归国之际,钱起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和对禅理的探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和佛教在当时中国的广泛传播。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