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兴八首·其三
唐·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不学孟嘉狂落魄,故将白发向西风。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千家万户环绕着山城,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我每天都坐在江边的楼上,眺望着青翠的山峦,渔人连续两夜都在江上泛舟捕鱼,清秋时节燕子依旧在空中飞翔,我虽像匡衡那样上书直谏,却未能获得功名;又像刘向那样传授经学,但心事却未能实现,我不愿像孟嘉那样狂放不羁、落魄不羁,只能让满头白发在西风中飘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人物(匡衡、刘向、孟嘉),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淡泊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不学孟嘉狂落魄”一句,表达了诗人不愿像孟嘉那样放纵不羁、落魄不羁的生活态度,而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尊严和风度。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三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城的宁静景象,同时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千家山郭静朝晖”一句,以宁静的山城景象开篇,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随后通过“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等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生机,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淡泊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诗人已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长期的漂泊流离,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在夔州期间,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包括著名的《秋兴八首》,这组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