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高
唐·杜甫
极目西成好,凭轩独畅情。
云浮千嶂外,风定万松清。
落日孤城闭,寒烟古驿明。
悠悠思往事,惆怅此心倾。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极目远眺,西方的景色如此美好,我独自倚靠在栏杆旁,心情舒畅无比,云彩漂浮在千山万壑之外,风停下来后,万松显得更加清幽,夕阳落下,孤城紧闭城门,寒冷的烟雾中,古老的驿站闪烁着微光,我悠悠地回想着往事,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极目西成好,凭轩独畅情”直接点题,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心情舒畅的情景,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眼前的景色,包括漂浮的云彩、清幽的松林、落日的余晖和寒烟中的驿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内心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层次感,从远处的云彩到近处的松林,从落日的余晖到寒烟中的驿站,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诗人也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往事的回忆和内心的惆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眼前的美景,也回想起了过去的种种经历,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也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内心的惆怅,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我根据关键词和您的要求生成的,但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杜甫确实写过这样一首诗,在引用或传播时,请务必注明其来源和虚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