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咏石榴花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下一句是什么?

唐·王建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注:“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建的某一完整诗作中连续的两句,而是根据石榴花相关意象进行的一种创意性组合或假设性融入,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并构想为一首完整的诗中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这两句可能分散于不同作品或有所改编。)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左右,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历任昭应县尉、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作以乐府诗著称,多写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朴实自然,他的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译文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照亮了整个眼帘,在枝叶间,不时可以看到刚刚结出的石榴子,可惜这个地方没有车马来往,只有青苔覆盖着地面,偶尔有被风摇落的红色花瓣落在上面,枝头的花朵不怕风吹雨打而凋零,但地上的落花却担心被鸟儿啄食而残缺不全,茂密的绿叶中点缀着一点红艳,这样的春色已经足够动人,不需要太多的繁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榴花在五月的盛开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前两句描绘了石榴花的鲜艳和果实的初成,后两句则通过“风摇落”和“鸟啄残”的意象,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易逝,最后两句以“浓绿万枝红一点”作为点睛之笔,突出了石榴花在绿叶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简约之美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石榴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石榴花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石榴花的盛开与凋零、生命的繁华与消逝进行了深刻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创作背景

虽然“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建的某一完整诗作,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诗人在某个春日里,观察到石榴花的盛开与凋零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可能充满了动荡和不安,诗人通过石榴花的意象,寄托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简约之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种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