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鸿雁
唐·郑谷
江南渌水多,鸿雁度陇愁。
莫话凄凉塞北秋,衔芦避弋使人愁。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注:为了贴合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改编和想象性重构,因为直接包含“莫话凄凉塞北秋,衔芦避弋使人愁”这两句的确切全诗在现存文献中并不明确指向某一具体作品,以下解析基于改编后的内容。)
作者简介
郑谷,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以诗文著称于世,郑谷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江南的碧水悠悠流淌,鸿雁飞过却带着愁绪。
不要谈论那塞北秋天的凄凉景象,鸿雁衔着芦苇躲避箭矢,让人心生哀愁。
夜晚听到归雁的叫声,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新年到来,身体抱恙,更加感慨时光流逝和万物变化。
我曾经习惯了流离失所,离别家乡也显得平常,轻易地挥别衣袖,踏上漂泊天涯的旅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鸿雁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流离生活的无奈感慨,首句以江南美景反衬鸿雁的愁绪,次句直接点出“莫话凄凉塞北秋”,通过鸿雁衔芦避弋的艰难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世间苦难和生命脆弱的同情,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自身的感受,归雁的叫声引发了他的乡愁,新年的到来和身体的疾病又让他更加感慨人生的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鸿雁为题材,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诗中“莫话凄凉塞北秋,衔芦避弋使人愁”两句尤为动人,既描绘了鸿雁的艰难处境,又寄托了诗人对世间苦难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谷漂泊异乡、仕途不顺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鸿雁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流离生活的无奈感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或许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而鸿雁的形象则成为了他抒发情感、寄托思绪的载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