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欢绪东风懒,空付与、吴娘哀筝弹怨。”,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瑞鹤仙·赋梅》,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瑞鹤仙·赋梅
宋·辛弃疾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觉人间浅薄。
梅花人正愁绝,况有江头千树,弄长笛,空付与、吴娘哀筝弹怨,西园有客,惯识春愁滋味,只梅花、解向人间,占得春前消息。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雁群带来的寒霜穿透了帷幕,此时正是护月的云彩轻盈,嫩冰还未完全融化的时节,溪水清澈如镜,映照出梅花的倩影,仿佛在梳妆打扮,梅花想展现自己的芳香和娇艳,但难以模仿人间的妆容,梅花的花瓣如同玉肌般瘦弱,更有层层龙绡般的白雪衬托着它,梅花倚着东风,嫣然一笑,更显得人间的浅薄。
梅花盛开时,人们正愁绪满怀,更何况江边还有千树梅花,伴随着长笛的吹奏,这些美好的景象和情感,却只能空付与吴娘哀怨的筝声,西园中有客人,早已习惯了春天的愁绪,只有梅花,懂得向人间传递春天的消息。
释义
这首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哀愁,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间世态的感慨,上片写梅花的美丽和孤傲,下片则通过梅花引发对人间愁绪的感慨,并借梅花传递春天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哀愁,同时融入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词人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间世态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雁霜”、“护月云”、“嫩冰”等,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美丽姿态,词人还通过“吴娘哀筝弹怨”等细节描写,增强了词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处江南,对北方的故土和人民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品质,词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哀愁,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间世态的感慨,也寄托了词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