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红病绿,今夕愁无岸。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蔫红病绿,今夕愁无岸。全诗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蔫红病绿映窗纱,细雨轻寒透薄纱。

独坐空闺人不寐,今夕愁无岸,月斜花影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顺,然而中年之后历经战乱、国破、家亡、夫死等变故,晚年生活凄凉,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译文

枯萎的红花与病弱的绿叶映照在窗纱之上,细雨绵绵带来轻微的寒意,穿透了薄薄的纱衣,我独自坐在空旷的闺房中无法入眠,今晚的忧愁仿佛无边无际,月亮西斜,花影也随之倾斜。

释义

“蔫红病绿”描绘了窗外植物因季节变换或疾病而显得衰败的景象,象征着词人的内心状态;“细雨轻寒”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寒冷,与词人的心境相呼应。“独坐空闺人不寐”直接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失眠;“今夕愁无岸”则形象地描绘了词人愁绪的深重与无边;“月斜花影斜”以景结情,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暗示,也是对词人内心愁苦无法排解的写照。

赏析

这首《病中感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病中的孤独与愁苦,首句“蔫红病绿映窗纱”以自然景象的衰败象征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次句“细雨轻寒透薄纱”则通过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清与寒冷的感觉,与词人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后两句“独坐空闺人不寐,今夕愁无岸,月斜花影斜”则直接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愁苦,将内心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代表的高超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病中感怀》可能创作于李清照中年之后,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变故之后,她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孤独与困苦之中,她可能正身患重病,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闺房中度过漫长的夜晚,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内心的孤独、愁苦与无奈,词中的“蔫红病绿”、“细雨轻寒”等自然景象,既是对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与寄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