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深秋水扁舟月,远近寒山两屐云。的释义

诗词原文

浅深秋水扁舟月,远近寒山两屐云。的释义

夜游

宋·杨万里

浅深秋水扁舟月,远近寒山两屐云。

渔火疏星明灭处,一川烟草伴人归。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其诗作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被誉为“诚斋体”。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关心百姓疾苦,秉性刚直,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译文

秋水深浅不一,小舟荡漾在月光之下;远处的寒山与近处的山峦,都笼罩在两屐所踏起的云雾之中,渔火与稀疏的星星在明灭之间闪烁,伴随着满川的烟草,我独自归家。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游时的所见所感,秋水、扁舟、月光、寒山、云雾、渔火、疏星、烟草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夜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自身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归家的宁静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句“浅深秋水扁舟月”以秋水、扁舟、月光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远近寒山两屐云”则通过寒山、云雾和两屐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行踪和心境,后两句“渔火疏星明灭处,一川烟草伴人归”则以渔火、疏星、烟草等元素为点缀,将诗人的归家之路描绘得既幽静又温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闲适的田园生活,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他独自出游,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归家宁静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高尚情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