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作裙钗多俗累,哪能容我读诗书?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咏怀

身作裙钗多俗累,哪能容我读诗书?的意思及出处

清·秋瑾

身作裙钗多俗累,哪能容我读诗书?

牙琴空抱成连恨,眉黛徒增西子愁。

沉水熏炉香袅袅,流苏帐暖夜悠悠。

金闺绣户生尘土,空负胸中十万谋。

作者及朝代

作者:秋瑾

朝代:清代(1875年-1907年)

作者简介

秋瑾,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诗人,她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受父亲影响,对诗词歌赋有深厚造诣,她不满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最终英勇就义,成为中国女权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先驱。

译文

身为女子,我承受着世俗的重重束缚,哪里还有机会去安心研读诗书呢?我空抱着像成连先生那样的琴艺之志,却只能增添如西施般的愁绪,熏炉中沉水香袅袅升起,流苏帐内暖意融融,长夜漫漫,在这金碧辉煌的闺房之中,尘土渐渐积累,我胸中的十万谋略却只能白白辜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秋瑾作为女性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她渴望能够像男子一样研读诗书、施展才华,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诗中通过“牙琴空抱”、“眉黛徒增”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无奈和愁苦,通过“金闺绣户生尘土,空负胸中十万谋”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秋瑾以女性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表达了她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成连恨”、“西子愁”等,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瑾早年时期,当时她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她渴望能够像男子一样研读诗书、建功立业,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她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寄托了她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秋瑾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代表了当时广大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斗争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