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命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情薄难圆常缺月,生迟枉读未烧书。
空怀壮志随流水,独对斜阳叹落晖。
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方觉泪沾衣。
浮生若梦须臾过,莫待白发空悲啼。
(注:由于此诗为佚名之作,具体作者及详细背景已无从考证,以下分析基于诗词本身。)
作者简介
(佚名)此诗作者不详,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创作繁荣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此诗虽为佚名之作,但从其内容和风格来看,应出自一位有一定文学修养,且对人生有着深刻感悟的文人之手。
译文
情感淡薄如同常常残缺的月亮难以圆满,出生得太晚以至于未能及时研读那些珍贵的未焚之书(比喻未能及时学习或领悟重要知识),空有壮志却只能随着流水逝去,独自面对夕阳感叹时光的流逝,在梦中不知自己只是世间的过客,醒来后才发觉泪水已经沾湿了衣襟,人生如梦般短暂,转瞬即逝,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时才空自悲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情感淡薄、壮志未酬的感慨,首句以“常缺月”比喻情感的缺失与不完整;次句“生迟枉读未烧书”则暗示了作者对于未能及时学习或领悟某些重要事物的遗憾,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悲伤,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赏析
此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联以“常缺月”和“未烧书”为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空怀壮志”和“独对斜阳”等场景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尾联则以“浮生若梦”和“莫待白发空悲啼”作为总结,既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又寄寓了对后人的劝勉。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佚名之作,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清代一个动荡或变革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作者内心充满了感慨与无奈,这首诗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