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思旧业,对竹理残书。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居

种花思旧业,对竹理残书。出自哪首诗?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种花思旧业,对竹理残书。

雨过林初静,风来水自濡。

闲居饶野兴,清景入琴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早年曾参与抗清斗争,后降清为官,历任多种职务,宋琬的诗文创作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种植花卉时思念起往昔的产业,面对着竹子整理着未完成的书籍,雨过天晴后树林显得格外宁静,微风吹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闲居山野之中充满了野趣,清幽的景色融入了琴声与书卷之中,不要说夕阳已近山头,因为晚霞还映照着半边天空。

释义

首联“种花思旧业,对竹理残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学问的追求,颔联“雨过林初静,风来水自濡”描绘了雨后山林的宁静与风拂水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颈联“闲居饶野兴,清景入琴书”进一步强调了闲居生活的乐趣和清幽景色的美好,尾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则以晚霞为喻,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壮志未酬、积极进取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种花”、“对竹”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也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心境。“雨过林初静”、“风来水自濡”等描写,则生动地刻画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尾联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更是以晚霞为喻,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精神矍铄、志向远大的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琬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隐居山林,在闲居生活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对往昔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怀念,这种复杂的情感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