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老哀哀如有诉,皇天漠漠总无情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老哀哀如有诉,皇天漠漠总无情。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年终日暮,时光催逼着短暂的日影,天涯地角,大雪过后天气更加寒冷凄清。
五更时军营里号角声悲壮,三峡中星河映江水摇曳闪耀。
荒野中的老人悲哀地哭泣,如同倾诉衷肠,上天却冷漠无情,始终不肯为他们带来希望。
无论是卧龙般的诸葛亮,还是跃马的公孙述,最终都化为黄土,人事变迁,只留下无尽的寂寥与哀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岁末冬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中“野老哀哀如有诉,皇天漠漠总无情”两句,生动描绘了荒野中老人的哀怨与上天的冷漠,反映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工整,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感深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局的看法,特别是“野老哀哀如有诉,皇天漠漠总无情”两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苦难与上天的冷漠,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诗人也通过“卧龙跃马终黄土”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岁末冬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人也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