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杂诗

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应物

秋夜沉沉此思寂,寒灯独照孤眠人。

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

风惊远树鸟飞散,月照前山花影深。

愁绪万端书不尽,空庭独步泪沾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体现了唐代中期士人阶层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趣味。

译文

秋夜深沉,思绪寂寥,寒灯下孤独的人难以入眠,更何况在那陵墓之间,还双双出现了麋鹿的身影,风吹动远处的树木,鸟儿惊飞四散,月光照耀着前山,花影重重,愁绪万千,书写不尽,独自在空庭中徘徊,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沉寂、寒灯的孤独、陵寝间的麋鹿、风吹鸟散、月照花影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一句,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沉思。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首句“秋夜沉沉此思寂”直接点明了主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寒灯独照孤眠人”一句,通过“寒灯”和“孤眠人”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氛围,而“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一句,则通过陵墓和麋鹿的意象,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沉思,后两句“风惊远树鸟飞散,月照前山花影深”则以动衬静,通过风吹鸟散、月照花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沉寂和诗人的孤独,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韦应物出身贵族世家,但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谪,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韦应物还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秋夜,独自面对寒灯和陵墓间的麋鹿时,内心孤独与愁绪的真实写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