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饥未必缘诗瘦,多闷惟须赖酒浇。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长饥未必缘诗瘦,多闷惟须赖酒浇。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欢。

长饥未必缘诗瘦,多闷惟须赖酒浇。

今朝忽见银河落,喜觉船经柳外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译文

昨夜江边雷声轰鸣,春城的雨色带来一丝微寒,黄莺也喜欢这新凉的天气,飞过青山的影子欢快地鸣叫,长期的饥饿未必是因为写诗而消瘦,心中的烦闷只能依靠酒来消解,今天早晨忽然看见银河落下(比喻心情豁然开朗),高兴地觉得船已经经过了柳外的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苦闷,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长饥未必缘诗瘦,多闷惟须赖酒浇”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贫困与苦闷的无奈,以及借酒消愁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开篇,雷声、雨色、黄莺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笔锋一转,直接抒发了个人的苦闷与无奈,特别是“长饥未必缘诗瘦,多闷惟须赖酒浇”两句,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诗人以“银河落”和“船经柳外桥”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漂泊无依,生活困顿,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感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苦闷,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长期的贫困与苦闷中,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