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明 · 张岱
清为苍水使,静对白鸥群。
忽闻横笛响,吹入乱云深。
作者简介
张岱(约1597年—约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古剑老人等,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富足的生活,喜好游山玩水,晚年因国破家亡,避居山中,以著书自娱,贫病交加,终以“著书自娱,贫甚,以卖文为活”而告终,一生著述甚丰,包括史学名著《石匮书》及《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性和过去的生活琐事,文笔清新,饶有情趣,风格独特,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译文
我作为苍水(可能指某地名或水域)的使者,静静地面对着成群的白鸥,突然间,听到了一阵横笛的声音,那笛声悠悠扬扬,吹入了深深的云层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作为使者,身处苍水边,面对着自由飞翔的白鸥,心境平和而宁静,一阵突如其来的笛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将诗人的思绪带入了更深的层次,仿佛那笛声穿透了云层,也穿透了诗人的内心。
赏析
这首诗以“清”和“静”开篇,奠定了全诗宁静、悠远的基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作为使者的身份和面对白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随着笛声的响起,这种宁静被打破,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笛声作为一种音乐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思绪的飞扬,将诗人的情感从现实的宁静中抽离出来,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岱晚年时期,晚年的张岱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生活困顿,心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常常通过游历山水、著书自娱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孤独,这首诗中的“苍水使”可能暗指他作为明朝遗民的身份和使命,而“白鸥群”则象征着自由和超脱,笛声的响起,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打破,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触动和启迪,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