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才百里近,水可一夕通。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路才百里近,水可一夕通。上一句是什么?

夜行水路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夜色笼寒水,孤舟宿苇丛。

路才百里近,水可一夕通。

月照平沙白,霜飞落叶红。

悠悠天地阔,何处是归鸿。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才华横溢,擅长写诗,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作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夜色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我独自驾着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虽然路程只有百里之遥,但借助水路,一夜之间便可到达,月光照亮了平坦的沙滩,使其呈现出一片洁白;而秋霜则让落叶变得通红,随风飘落,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间,我究竟该去哪里寻找归途的鸿雁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行水路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通过“路才百里近,水可一夕通”表达了水路便捷的特点;颈联则通过月照平沙和霜飞落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归途的迷茫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夜色和水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路才百里近,水可一夕通”一句不仅表达了水路便捷的特点,也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可能性,而尾联的“悠悠天地阔,何处是归鸿”则更是将诗人的迷茫和感慨推向了高潮,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可能经常需要长途跋涉、漂泊异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水路有着特殊的感情和体验,这首诗可能就是在一次夜晚行水路时,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也可以体会到他内心的迷茫和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