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劫后余韵》
朝代:宋代
作者:李道纯
茫茫十二小劫长,玺完神诃命芾藏。
道在先天元未判,心随太极共悠扬。
几回兴废成今古,一度兴衰换帝王。
试问人间争劫者,何如物外得安康。
作者简介
李道纯,宋代著名道士、思想家,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他生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卒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李道纯为南宗五祖白玉蟾之再传弟子,活动于南宋末年至元初,曾隐居湖南衡山和武夷山等地修真悟道,后主持“白玉蟾宫”,为元代道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作颇丰,主要有《中和集》《三天易髓》《周易尚占》等,在道教内丹学和易学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译文
茫茫宇宙经历了十二个小劫的漫长岁月,神明的旨意和命运的安排都隐藏在神秘的玺印之中,道的本质存在于先天未分的混沌之中,心灵则随着太极的运转而悠扬自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次兴废交替成就了古今的变迁,每一次兴衰更替都伴随着帝王的更迭,试问那些在人间争夺劫数的人,哪里比得上在物外寻求安康的生活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宇宙的漫长历史和命运的神秘安排,表达了作者对道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越,诗中“茫茫十二小劫长”描绘了时间的漫长,“玺完神诃命芾藏”则暗示了命运的神秘和不可捉摸,作者通过“道在先天元未判”和“心随太极共悠扬”两句,表达了对道的领悟和对心灵的自由追求,作者以历史兴衰和帝王更迭为例,讽刺了世俗的争夺和争斗,并呼吁人们追求物外的安康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深邃的宇宙观和命运观为背景,通过对道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越,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豁达胸怀,诗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宇宙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特别是“道在先天元未判,心随太极共悠扬”两句,更是将道的本质和心灵的自由追求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道的深刻领悟和对心灵的极致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道纯的修行经历和人生感悟有关,作为一位道士和思想家,李道纯对宇宙自然和人生哲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领悟,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道的本质和心灵的自由追求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道的领悟和人生感悟的总结,通过描绘宇宙的漫长历史和命运的神秘安排,表达了自己对道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越,这首诗也反映了李道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呼吁人们追求物外的安康生活,摆脱世俗的束缚和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