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不敢出”是一个成语,形容极度惶恐或紧张,以至于连汗水都不敢冒出来。它常用来描绘人在面对权威、困境或紧张情境时,因害怕或紧张到极点而抑制住了出汗的本能反应。
1、汗不敢出的释义:
“汗不敢出”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因紧张、恐惧或极度恭敬而不敢出汗,形容非常害怕或恭敬到极点的状态,它通常用来描绘人在面对权威、威胁或重要场合时,由于心理压力极大,以至于连汗水都不敢冒出来的情景。
2、汗不敢出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则故事,原文描述的是钟会初次拜见嵇康时,因为嵇康的威严和才华,使得钟会“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3、汗不敢出的例句:
面对老板的严厉质问,他紧张得汗不敢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4、汗不敢出的分解解释:
- “汗”指的是人体因热或紧张等原因而排出的液体。
- “不敢”表示没有勇气或不敢做某事。
- “出”指排出、流露。
整个成语合起来,就是形容人因极度紧张或恐惧,连汗水都不敢排出的状态。
5、汗不敢出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紧张、恐惧或恭敬状态,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6、汗不敢出的示例:
在法庭上,当被问及关键问题时,嫌疑人紧张得汗不敢出,眼神闪烁不定。
7、汗不敢出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战战兢兢、惶恐不安、心惊胆战等,都形容人非常害怕或紧张的状态。
- 反义词: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泰然处之等,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保持冷静、不慌不忙的状态。
“汗不敢出”是一个生动描绘人紧张、恐惧或恭敬到极点的成语,它来源于古代文献,并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