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朝寺
唐·杜牧
红尘不到白云根,古佛南朝寺独尊。
松叶似龙鳞半卷,竹梢如画笔初匀。
钟声远出林梢尽,塔影斜分涧底痕。
此地从来无俗客,只应容得老僧群。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独树一帜,杜牧的诗作常抒发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译文
远离尘嚣的红尘世界,南朝古寺高耸于白云之端,独自尊崇,寺中的古佛庄严,仿佛与世隔绝,松树叶子如同半卷的龙鳞,竹梢则像刚蘸上墨水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自然的画卷,钟声悠扬,远远地从林间传出,直至消失;塔影斜斜地映在涧底,留下淡淡的痕迹,这里从来没有俗世之客打扰,只应容得下那些清修的老僧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朝古寺的清幽与超凡脱俗,首联点明古寺的位置与地位,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古寺周边的自然美景与和谐氛围,颈联以钟声与塔影为线索,进一步渲染了古寺的静谧与神秘,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古寺远离尘嚣、只容老僧的清修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超凡入圣的南朝古寺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寺氛围的深刻把握,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而又充满禅意的意境,诗中“红尘不到白云根”一句,既点明了古寺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而“松叶似龙鳞半卷,竹梢如画笔初匀”等句,则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古寺之韵的完美结合。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杜牧对古代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希望通过描绘这样一个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古寺,来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牧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认识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