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不需要去钻龟壳占卜或蓍草占卦,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的好坏要等待七年以后,周公在流言蜚语满天飞的时候也会感到恐惧,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曾表现得谦恭有礼,被贬谪到远方并非君王的明智之举,而是被那些小人的阴谋诡计所陷害。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举例,阐述了辨别真伪和人才的重要性,以及被谗言陷害的无奈,诗人强调了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真伪和人才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险恶和复杂。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比和举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辨别真伪和人才的重要性,诗人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为喻,强调了时间和实践在检验真伪和人才中的关键作用,诗人也通过周公和王莽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在政治斗争中,小人的阴谋诡计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这两句,更是直接点明了被贬谪的无奈和原因,诗人认为,被贬谪到远方并非君王的明智之举,而是被那些小人的阴谋诡计所陷害,这种对政治斗争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感慨,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815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谪期间,他深感政治斗争的险恶和复杂,于是写下了这组《放言五首》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见解,这首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通过对比和举例,阐述了辨别真伪和人才的重要性,以及被谗言陷害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