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飞桥
唐·李商隐
千尺长虹卧锦波,悬撞度索笑䍧牁。
云间袅袅飞桥影,水上粼粼映月华。
风送行人过远岸,鸟啼春色入烟霞。
何当乘兴凌霄汉,直上青云看落花。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千尺长的彩虹般的大桥横跨在锦缎般的水波之上,仿佛悬挂在空中,与绳索相碰发出笑声,戏谑着䍧牁(古代地名,此处泛指远方),在云端之间,飞桥的影子袅袅升起,水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皎洁的月光,风送着行人渡过遥远的河岸,鸟儿在春色中啼叫,声音传入烟霞之中,何时能乘着兴致凌驾于云霄之上,直接登上青云之巅,观赏那飘落的落花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壮观的大桥横跨水面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飞桥的雄伟与美丽,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首句“千尺长虹卧锦波”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飞桥的壮观景象,将其比作千尺长的彩虹,卧在锦缎般的水波之上,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次句“悬撞度索笑䍧牁”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飞桥以生命和情感,使其与远方的䍧牁产生了互动和戏谑,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想象力。
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飞桥周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心境,云间袅袅的飞桥影、水上粼粼的月华、风送行人过远岸、鸟啼春色入烟霞等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而“何当乘兴凌霄汉,直上青云看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游历某地时,被当地一座壮观的大桥所吸引,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欣赏大桥美景的同时,诗人也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理想追求,于是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佳作,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寓含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