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观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观(1035年—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北宋词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后迁翰林学士净土,因所写《清平乐》词被神宗认为亵渎新登基的哲宗而获罪,被贬为荆南府通判,自号“逐客”,后遇赦北归,至江都病卒,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怀》《高阳台》等,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释义
这首词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水,充满情趣,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全词用拟人化的笔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令人神往。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流动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蹙起的眉毛,是喻中有情,移情于景,景随情现,形象生动,富于美感,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言外之意:鲍浩然去浙东(旧属吴地),那里正好是山水钟秀、人物荟萃的江南水乡,可谓诗画皆备,美人如云,此句也照应了起笔两句的拟人手法。
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才始”二字,把作者千回百折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嘱咐。“若到江南”二句,词人将心中千丝万缕的惜别之情和对友人深深的祝福,编织成两句美好的祝愿,嘱咐他“千万和春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观在为如皋县令任满之时,原题作“别鲍浩然之浙东”,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家在浙江东路,当时是赴任途中路过扬州,作者居扬州时与之相识交好,在他离任赴浙东时,作者写下此词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