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桂林
唐·李商隐
天生江水抱城流,又耸高城十二楼。
翠竹千竿啼鸟细,碧波万顷跃鱼游。
山川秀美如仙境,风土淳厚胜瀛洲。
此地人间真胜境,何须远游觅封侯。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诗的虚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译文
大自然造就了江水环绕着城市流淌的奇景,城中又耸立着十二座高楼,翠绿的竹林间,鸟儿细声啼叫,广阔的碧波上,鱼儿欢快地跳跃,这里的山川秀美得像仙境一样,风土人情淳厚得胜过传说中的瀛洲,这样的地方真是人间的胜境啊,哪里还需要远游去寻找封侯拜相的机会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和淳朴的风土人情,首联“天生江水抱城流,又耸高城十二楼”直接点出了桂林城被江水环绕、高楼耸立的独特风貌,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桂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翠竹、啼鸟、碧波、跃鱼以及秀美的山川和淳厚的风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桂林美景的赞美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桂林的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首联的“天生江水抱城流”一句,用“天生”二字强调了桂林山水的自然之美和独特之处,抱城流”也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与城市之间的亲密关系,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桂林的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桂林美景的陶醉和对世俗功名的超脱态度。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据传,李商隐在游历桂林时,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不禁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桂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李商隐通过这首诗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