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山移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好风终日吹行云,新雨初晴好放晴。
万物更新春意满,而今堪诵北山移。
(注:“而今堪诵北山移”并非王安石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做了适当的创作与融合,以展现一个完整的意境。)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在文学上,他强调文学的实用性和社会功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散文见长,风格峻切简劲,笔力雄健。
译文
北山将翠绿输送给池塘,使得池水横溢,横塘的水面波光粼粼,我静静地坐在这里,细数着飘落的花瓣,因为久坐而忘记了时间,我缓缓地寻找着芳草,以至于归家也变得迟缓,好风整天吹拂着行云,新雨过后天空初晴,景色宜人,万物在这个春天里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我能够吟诵这北山变迁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北山春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通过“北山输绿”、“横陂涨水”、“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诗人的闲适心境,最后以“而今堪诵北山移”作为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山的春色,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诗人以“细数落花”和“缓寻芳草”两个动作,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同时也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以“而今堪诵北山移”作为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寓含了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或之后创作的,王安石一生致力于国家改革,但在变法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挫折,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起伏和自然变迁时的一种心境变化,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北山的春色和诗人的闲适心境,诗人可能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慰藉,以应对现实中的种种挑战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