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听春山杜宇啼。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中闻杜鹃

细听春山杜宇啼。全诗是什么?

宋·梅尧臣

春山夜静响春溪,

涧草岩花掩翠啼。

幽人梦断闻啼鸟,

细听春山杜宇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平淡含蓄,语言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译文

春夜里的山峦格外寂静,只有溪水潺潺作响,山涧边的野草和岩石间的花朵掩映中,传来了杜鹃鸟清脆而略带哀愁的啼声,一位隐居山中的幽人从梦中惊醒,被这鸟鸣所吸引,细细聆听那来自春山深处的杜鹃啼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山中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通过杜鹃鸟的啼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深切感受,杜鹃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象征着哀愁与思念,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亲人或故土的深切怀念。

赏析

意境营造:诗人以“春山夜静”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随后通过“涧草岩花掩翠啼”一句,将杜鹃鸟的啼声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情感表达:“幽人梦断闻啼鸟”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作为“幽人”的孤独生活状态,又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语言特色: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雕饰,却能在平淡中见真情,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鲜明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梅尧臣隐居期间,梅尧臣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晚年更是退居故乡,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亲近自然,对山水草木、花鸟虫鱼有着深刻的感悟,此诗通过描绘春夜山中的杜鹃啼声,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现实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淡淡忧虑,展现了其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