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髻前言马有几,犹说闺中那问此。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闺怨

拥髻前言马有几,犹说闺中那问此。全诗是什么?

唐·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起还无寐,

拥髻前言马有几,

犹说闺中那问此。

作者简介

李端,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五年(770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多写闺情、酬赠之作,风格清新婉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译文

月亮落下,星星稀疏,天色即将放明,

孤灯依然亮着,我却难以入眠。

披上衣服再次起床,还是无法入睡,

手扶发髻诉说着往事,问起那马匹的数量,

可闺中的她啊,又怎会关心这些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夜难以入眠的情景,她看着月亮落下,星星稀疏,天色渐明,但孤灯依然亮着,她心中思绪万千,难以入眠,她披上衣服再次起床,手扶发髻,诉说着往事,甚至问起马匹的数量(可能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或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闺中的她,对这些世俗之事并不关心,她所关心的,或许是那份深深的闺怨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月落星稀”、“孤灯未灭”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女子“披衣更起还无寐”的动作,表现出她内心的烦躁与不安,而“拥髻前言马有几”一句,则巧妙地通过问马的数量这一细节,透露出她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犹说闺中那问此”一句,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世俗之事的漠不关心,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闺怨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端仕途不顺或远离家乡之时,作为一位才子,李端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他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闺怨之情,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内心往往充满了矛盾与挣扎,而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女子的口吻来表达情感,也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