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苑中遇雪应制
唐·宋之问
紫禁仙舆迥,青楼绮阁晴。
前庭柳色重,高殿玉光清。
夜宿连银汉,晨游遍玉京。
苑中自足烟花景,墙外还听鼓吹声。
作者及朝代
宋之问,唐代诗人,约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卒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因事获罪,贬为泷州参军,后遇赦,累迁至越州长史、司勋员外郎,中宗复位后,因附张易之兄弟,贬为泷州参军,开元初,以考功员外郎流放钦州,赐死于桂州,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作品多歌功颂德之作,辞藻华丽,音韵和谐,对唐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译文
皇宫禁苑中,仙人的车驾遥远而神秘,青楼绮阁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美丽,前庭的柳树挂满了厚重的霜雪,高殿上的玉石在清冷的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夜晚住宿时仿佛与银河相连,清晨游览时则遍览了整个京城的美景,苑中自然有着如烟花般绚烂的景色,墙外还隐约传来阵阵鼓乐之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宫禁苑中的雪景及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宁静,首联点明地点与天气,颔联通过“柳色重”与“玉光清”的对比,展现了雪后宫殿的清冷与美丽,颈联则通过“夜宿”与“晨游”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悠闲与奢华,尾联以“苑中自足烟花景,墙外还听鼓吹声”作结,既表现了苑中景色的自足与美丽,又暗示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喧嚣。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宫禁苑中的雪景及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与比喻,如“紫禁仙舆”、“青楼绮阁”、“银汉”、“玉京”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诗人通过“柳色重”与“玉光清”的对比,以及“夜宿”与“晨游”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内容更加丰富,尾联的“苑中自足烟花景,墙外还听鼓吹声”更是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喧嚣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宫廷中应制而作,应制诗是古代宫廷中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主要用于歌颂帝王功德、描绘宫廷生活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宫廷雪景及宫廷生活有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宫廷雪景及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喧嚣,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之问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才华与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