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世谁如子,凛然霜中筠。的释义

诗词原文

赠从弟(其二)

涉世谁如子,凛然霜中筠。的释义

魏·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另拟句(基于关键词“涉世谁如子,凛然霜中筠”融入意境)

涉世谁如子,凛然霜中筠。

劲节凌寒立,高风自古存。

(注:由于“涉世谁如子,凛然霜中筠”并非直接出自刘桢的原诗,而是根据题目要求融入的意象,因此以下分析将主要基于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并尝试将关键词融入解析中。)

作者简介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他生于官宦世家,性格豪迈不羁,才情出众,与曹丕、曹植等交往密切,刘桢的诗作以五言诗见长,风格峻峭挺拔,语言质朴凝练,多抒发个人抱负和人生感慨。

译文

高高的山峰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瑟瑟寒风吹来,风声是多么猛烈啊,而松枝却如此坚韧有力!冰霜严寒,万物凋零,而松树终年端正挺拔,难道它不怕遭受严寒的侵袭吗?这是因为松柏天生就有着耐寒的本性啊!

(另拟句译文: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谁能像你一样,如同凛冽寒霜中的竹子,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不拔,赞美了松柏的顽强生命力和高尚品格,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赏析

刘桢的这首诗以松树为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格的赞美,诗中“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两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通过对比风势的猛烈和松枝的坚韧,进一步突出了松树的顽强生命力,而“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严寒中的端正挺拔,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点明了松柏之所以能在严寒中屹立不倒,是因为它天生就有着耐寒的本性。

将“涉世谁如子,凛然霜中筠”融入赏析中,可以理解为: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谁能像你(松柏或竹子)一样,保持高洁自守、坚韧不拔的品格呢?你就像那凛冽寒霜中的竹子,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和节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桢赠给其从弟的,旨在通过赞美松柏的坚韧不拔和高洁自守,来勉励从弟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风貌,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格的坚守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从弟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