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佛土庄严
唐·白居易
一撮土之多,霎时间严庄,
微妙难思议,于此见十方。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仅仅一撮土的微小空间,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展现出庄严微妙的景象,这种微妙难以用言语思议,却能在其中窥见十方世界的广阔无垠。
释义
“一撮土之多”形容空间的微小,“霎时间”强调时间的短暂,“微妙严庄”则描绘了在这微小而短暂的空间与时间中,所展现出的庄严与微妙,最后一句“于此见十方”则表达了通过这微小的空间与时间,能够洞察到宇宙的广阔与深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深刻领悟,诗人通过“一撮土之多”与“霎时间”的对比,强调了宇宙万物在微观与宏观、短暂与永恒之间的微妙联系。“微妙严庄”与“于此见十方”的描绘,则进一步展现了佛教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哲学思想,即万物皆空,却又在空中蕴含着无尽的庄严与微妙。
创作背景
白居易一生深受佛教影响,他的许多诗歌都蕴含着佛教思想,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对佛教教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所作,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万物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佛教中“空”与“有”关系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