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牧牛童女,稽首雪山王。的解释

诗词原文

遇牧牛童女

遇牧牛童女,稽首雪山王。的解释

唐·白居易

遇牧牛童女,稽首雪山王。

遥念青林下,云泉绕几房。

仙家无俗事,樵客自闲忙。

何必求仙药,松风自可长。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另两位为李白和杜甫)。

译文

遇见放牧的牛童和女童,他们恭敬地向雪山之王(可能指佛教中的某位菩萨或神祇)行礼,我远远地思念着那青翠的树林之下,云雾和泉水环绕着几间僧房,仙家没有世俗的烦扰,樵夫则自得其乐,或闲或忙,何必去追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呢,只要沐浴在松风之中,自然可以延年益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遇见牧牛童女向雪山之王行礼的场景,进而引发了他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仙家的无俗事和樵客的自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也暗示了诗人对长生不老观念的淡泊,认为只要心境平和,自然可以延年益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隐逸图景,诗人通过遇见牧牛童女的场景,巧妙地引入了山林隐逸的主题,进而展开对山林生活的美好想象,诗中“仙家无俗事,樵客自闲忙”一句,既表现了仙家的超脱世俗,又体现了樵客的自在生活,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诗人心中理想的隐逸生活图景,诗人对长生不老观念的淡泊态度,也体现了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转而向往山林隐逸生活,在唐代,山林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文人之一,自然也不例外,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山林隐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