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菩提心,忽凝作草头霜。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草头霜

一点菩提心,忽凝作草头霜。下一句是什么?

宋·释绍嵩

一点菩提心,忽凝作草头霜。

秋风吹不尽,明月照还光。

野径人稀至,寒林鸟自翔。

幽深清净处,悟得法王章。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禅理诗的创作,释绍嵩的诗作多蕴含禅意,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他的作品在宋代佛教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禅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一点觉悟的菩提之心,忽然间凝结成了草头上的霜花,秋风吹拂却吹不尽这霜花,明月照耀之下更显其光芒,荒野的小径上行人稀少,寒冷的树林里鸟儿自由飞翔,在这幽深清净的地方,我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头霜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觉悟与禅意,菩提心是佛教中追求觉悟的心,诗人用“一点菩提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觉悟与追求,而“忽凝作草头霜”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觉悟的突然降临,如同草头上的霜花一般,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觉悟带来的内心宁静与自在,以及诗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草头霜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佛教的禅意与觉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内心的觉悟与外在的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歌氛围,诗中“秋风吹不尽,明月照还光”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美丽,更寓意着觉悟的永恒与不灭,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释绍嵩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内心的觉悟与禅定的状态,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象,特别是草头霜的细微变化,从而触发了内心的觉悟与灵感,这种觉悟与灵感促使他创作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歌,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这首诗也反映了释绍嵩作为一位佛教僧人的修行历程和心灵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