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红黄间紫斑,觉春颜色太烦繁。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上红黄间紫斑,觉春颜色太烦繁。下一句是什么?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清·纳兰性德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山上红黄间紫斑,觉春颜色太烦繁。(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添加,非原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却性情淡泊,不慕权势利禄,爱好读书写作,擅长于词,他的词风清新婉丽,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被后世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以及“满洲词人第一”,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站在红色的小桥上,看着柳枝半垂,身穿越罗裙裳,衣裳上绣着缕金花纹,我采下了石榴树上两片叶子,想要送给谁呢?即便是有情人在落日时分,也只能独自面对斜阳余晖,我寄语东风不要用力吹拂,因为花儿娇嫩,禁不起吹拂。

(注:“山上红黄间紫斑,觉春颜色太烦繁”为创意添加,意为山上的花朵红黄相间,夹杂着紫色的斑点,感觉春天的色彩太过繁杂。)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站在红桥上观赏春景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词中“小立红桥柳半垂”描绘了词人所处的环境,而“越罗裙飏缕金衣”则展现了词人的衣着华丽,词人却采得石榴双叶子,却无人可送,暗示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奈,下片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词人即使有情,也只能独自面对落日余晖,寄语东风不要用力吹拂,因为花儿娇嫩,禁不起吹拂,实际上也是词人内心的写照。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词人的内心世界,词中通过“红桥”、“柳半垂”、“越罗裙”、“缕金衣”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则巧妙地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下片则通过“有情当落日”、“无伴送斜晖”等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山上红黄间紫斑,觉春颜色太烦繁”一句,虽然非原诗内容,但巧妙地融入了春天的色彩繁杂之感,与词中表达的孤独与寂寞相呼应,增强了整首词的意境和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孤独与寂寞情感来看,可能与词人的个人经历有关,纳兰性德虽然出身显赫,但性格淡泊,不慕权势利禄,更看重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词可能正是他在某个春日里,独自站在红桥上观赏春景时,内心孤独与寂寞情感的抒发,词中也体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以及对春天色彩繁杂的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