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慷慨当官易,蹉跎林下难”,这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陈抟的《归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版本或变体,且整首诗的内容也可能因版本而异,以下是我基于这一关键词所构建的一首假设性的《归隐》诗及其解析,旨在符合您的要求。
诗词原文
归隐
宋·陈抟
慷慨当官易,蹉跎林下难。
红尘多俗事,白首少清欢。
云外山千叠,松间月一弯。
归心何处寄,且向碧峰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抟(约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养生家,尊奉老子、庄子为宗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等地,被后世尊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抟是五代末至宋初的一位传奇人物,以道学、易学、养生学著称,他精通内丹修炼,主张“睡功”,认为睡眠是养生的重要手段,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对天文、地理、兵法、文学等均有涉猎,其著作《无极图》、《先天图》等对后世道教和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慷慨从政很容易,但要在山林间虚度时光却很难,红尘中充满了世俗的烦恼,到老时很少有真正的快乐,云外群山连绵不绝,松树间挂着一轮弯月,归隐之心何处寄托?暂且向那碧绿的山峰寻求安宁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与山林生活的对比和选择,前两句“慷慨当官易,蹉跎林下难”直接点题,指出从政虽然看似容易(可能指地位、名利易得),但在山林间过上宁静淡泊的生活却更为艰难,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红尘的喧嚣与山林的清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与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红尘多俗事,白首少清欢”一句,深刻揭示了官场生活的浮躁与空虚,而“云外山千叠,松间月一弯”则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山林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归隐诗。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考证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根据陈抟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内容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归隐山林后所作,陈抟一生经历了五代末年的动荡和宋初的相对稳定,对官场和世俗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晚年他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首诗是基于关键词构建的假设性作品,因此其具体内容、作者及创作背景可能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在实际研究中,应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