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城南草绿钿车人少处。(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添加,非原诗内容,原诗无此句)
(注:由于“城南草绿,钿车人少,不是当年长干里”并非原诗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结尾处做了创意性添加,以体现这些关键词,以下分析将主要基于辛弃疾的原作《青玉案·元夕》,并在最后简要提及添加内容的意境。)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却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嬉戏。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译文:在城南那片翠绿的草地旁,钿车稀少,已不再是当年繁华的长干里,而她,却静静地站在那里。)
释义
此词描写元宵佳节之夜,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上片描写元宵佳节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的热闹场面,下片则由外转内,化繁为简,专写美人,通过寻找一位立在灯火阑珊处的孤高女子,表现了词人超群拔俗、孤高自许、不同流俗的人格境界。
赏析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鼎沸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既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蕴,堪称词中别出机杼的异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升平,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献忠言而不得,他写下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他抱负不能实现,志不得伸的悲愤心情。
“城南草绿,钿车人少,不是当年长干里”这一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却巧妙地融入了辛弃疾词中常见的怀旧与孤独之感,城南的草依然翠绿,但钿车(古代妇女乘坐的华丽车辆)已稀少,这里已不再是当年繁华的长干里(古代南京的一处繁华地段),这种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暗含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这样的添加,既丰富了原诗的意境,也更好地契合了题目中给出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