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膝铜环不敢班,武夷湘水皆退缩。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鹤膝铜环不敢班

鹤膝铜环不敢班,武夷湘水皆退缩。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鹤膝铜环不敢班,武夷湘水皆退缩。

孤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云气半开新雨霁,松声忽断暮烟收。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远舟。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辛弃疾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鹤膝铜环(象征权威或束缚)在我面前也不敢炫耀其威严,武夷山和湘水都仿佛因我而退缩,我站在孤峰顶上,没有任何束缚,在万象丛生的世界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新雨过后,云雾半开,松声突然断绝,傍晚的烟雾也慢慢散去,这里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只得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着远方驶来的船只。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站在孤峰之上,超越世俗权威与自然限制,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心境,鹤膝铜环、武夷湘水等意象,象征着外界的束缚和压力,而孤峰顶上、万象丛中则代表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赏析

本诗以自然景象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蔑视,首句“鹤膝铜环不敢班”以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超然物外;次句“武夷湘水皆退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越自然的意象,后四句则通过描绘雨后初晴、松声断绝、暮烟收尽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全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仕途不顺,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在一次游历武夷山、湘江时,面对壮丽的山水,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追求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更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