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物叹
宋·陆游
又不见东坡惊喜铁铿然,灵寿曾为汉臣辱。
千年遗迹今安在,空有当时旧史书。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又未曾见到苏东坡(苏轼)对那铿锵有力的铁器感到惊喜,那曾经作为汉代大臣权杖的灵寿杖,却也遭受过屈辱,千年的遗迹如今又在哪里呢?只剩下当时记载这些故事的旧史书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提及苏轼(东坡)对某铁器的惊喜之情,以及灵寿杖作为汉代大臣象征却曾受辱的历史,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人物及其时代遗迹的怀念与感慨,诗中“又不见”三字,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或重要事物的追忆与追寻,而“今安在”则直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愁。
赏析
陆游此诗以“古物叹”为题,借古物之兴衰,抒发对历史人物及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东坡惊喜铁铿然”,可能是指苏轼对某一具有历史意义或象征意义的铁器的欣赏,象征着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而“灵寿曾为汉臣辱”,则通过灵寿杖的遭遇,反映了历史上忠臣往往遭遇不公的现实,诗人通过这两件古物,巧妙地勾连起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千年遗迹今安在,空有当时旧史书”,更是将这份哀愁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不再、只留下文字记载的无奈与惋惜。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缅怀,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古物的感慨,寄托了对国家兴衰、英雄迟暮的深深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公正性的质疑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