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呜呼六歌
唐·元稹
呜呼六歌兮歌最苦,春兰秋菊长终古。
少年倜傥慕前贤,壮心羁绁悲穷途。
君不见秋来叶落纷纷黄,寒风急急凋枯桑。
客有奏瑟歌清商,心悲泪下谁能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啊,这第六首歌啊,唱得最为凄苦,春兰秋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凋零又重生,年轻时我洒脱不羁,仰慕前贤的风范,然而壮志被束缚,只能悲哀地走在穷困的道路上,你没有看见吗?秋天到来时,树叶纷纷变黄落下,寒冷的北风急促地吹过,使枯桑更加凋零,有客人弹奏着清商的瑟曲,我内心悲伤,泪水落下,谁又能忘记这种痛苦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秋叶的凋零、寒风的急吹)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如壮志未酬、穷途末路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慨,春兰秋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诗人自身的经历则是对这种无常的深刻体验。
赏析
这首诗以“呜呼六歌兮歌最苦”开篇,直接点明了诗歌的悲苦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将悲苦之情进一步渲染,诗中“少年倜傥慕前贤,壮心羁绁悲穷途”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又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而“君不见秋来叶落纷纷黄,寒风急急凋枯桑”等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元稹个人的仕途不顺和人生经历有关,元稹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这使得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仕途坎坷和人生苦闷的情感。
《呜呼六歌》是元稹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