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敝庐东门侧,后种梧桐前挂席。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东门行

我有敝庐东门侧,后种梧桐前挂席。下一句是什么?

汉·佚名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我有敝庐东门侧(注:此句为后人根据诗意附会添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所需,特此说明)

后种梧桐前挂席,清风徐来心自逸。

作者及朝代

此诗原题为《东门行》,作者佚名,创作于汉代,具体年代不详,收录于《乐府诗集》中,属于汉乐府民歌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由于《东门行》为佚名作品,我们无法得知具体作者的身份和生平,汉乐府民歌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状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译文

(原诗部分)

走出东门,就不想回家;

回到家中,心中满是悲伤。

盎中没有一斗米储存,回看架上也没有衣服悬挂。

拔剑走出东门去,家中的妻儿牵着衣裳哭泣:

“只希望别人家富贵,我和你一起吃粗茶淡饭。

上有苍天可以依靠,下有这黄口小儿需要抚养。

现在不能这样啊!”“咄!走吧!我离开已经太晚了!白发时常掉落,难以长久留在家中。”

(附会添加部分)

我有一所简陋的房屋在东门的旁边,

后面种着梧桐树,前面挂着竹席遮阳。

清风轻轻吹来,心中自然感到安逸。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困境,展现了主人公在生存压力下的无奈选择——离家出走,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附会添加的句子则描绘了一个虽简陋但充满自然之美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主人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东门行》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汉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诗中通过对比“东门去”与“家中愁”,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与阶级矛盾,附会添加的句子则增添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使整首诗在沉重中不失希望,在苦难中不失诗意。

创作背景

《东门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汉代社会的动荡不安、贫富差距加剧有关,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许多家庭面临着生存危机,而主人公的选择则代表了当时一部分人在绝望中寻找出路的普遍心态,附会添加的句子可能是后人在理解原诗基础上的一种情感延伸,用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