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堕三城暮,天高一雁飘。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秋思

叶堕三城暮,天高一雁飘。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牧

叶堕三城暮,天高一雁飘。

寒芜连古渡,落日满秋霄。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树叶纷纷坠落,三座城池笼罩在傍晚的暮色之中;天空高远辽阔,一只孤雁在空中飘荡,寒冷的杂草连接着古老的渡口,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秋天的天空。

释义

“叶堕三城暮”描绘了秋天树叶凋零,三座城池(此处泛指多地)被暮色笼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天高一雁飘”则通过孤雁高飞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漂泊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深切思念,首句“叶堕三城暮”以落叶和暮色为引子,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次句“天高一雁飘”则以孤雁的形象,深化了孤独与漂泊的主题,后两句“寒芜连古渡,落日满秋霄”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与空旷,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而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杜牧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抱负,常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寄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牧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