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殿郁岧峣,南溟入望遥。的解释

诗词原文

望海

台殿郁岧峣,南溟入望遥。的解释

唐·李世民

台殿郁岧峣,南溟入望遥。

云飞飞未已,澜起起难消。

日影临山尽,花光落树娇。

何当乘羽翼,直上九重霄。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朝(618年-907年)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其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作者简介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即位后,他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使得国家迅速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还擅长书法,以行草见长,传世作品有《晋祠铭》、《温泉铭》等。

译文

高高的宫殿巍峨耸立,向南远眺,南海的辽阔景象尽收眼底,云彩在空中翻飞不息,海浪汹涌澎湃难以平息,太阳的光芒照耀到山的尽头,花朵的光彩落在树上显得格外娇艳,何时才能插上翅膀,直冲云霄,到达那九天之上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台上远眺南海的壮丽景象,通过描绘云彩的翻飞、海浪的起伏、日光的照耀和花朵的娇艳,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美丽,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台殿郁岧峣,南溟入望遥”开篇,直接点出诗人所处的位置和所望之景,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接着通过“云飞飞未已,澜起起难消”等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观与变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最后两句“何当乘羽翼,直上九重霄”则表达了诗人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使整首诗在气势和情感上都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世民即位初期,此时唐朝刚刚建立,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李世民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不仅致力于国家的治理与统一,还时刻保持着对更高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登上高台远眺南海时,被眼前的壮丽景象所触动,从而产生了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和豪迈情怀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世民作为一位伟大君主的胸怀与抱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