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影萍痕,海天芳信吹来遍。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浣溪沙·絮影萍痕

絮影萍痕,海天芳信吹来遍。全诗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絮影萍痕,海天芳信吹来遍,东风临夜冷于秋,愁肠梦断付东流。

一晌贪欢须记取,明朝容易夕阳收,此情此景难消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为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抒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多写个人身世之慨和离愁别绪,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柳絮的影子和浮萍的痕迹,如同远方传来的芬芳信息,弥漫在海天之间,东风在夜晚吹来,比秋天还要寒冷,愁绪如肠,梦境中断,只能任由这些情感随着东流的水逝去,一时的欢乐应当铭记于心,因为明天的太阳容易西下,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此情此景难以承受,刚刚从眉头散去,却又涌上心头。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柳絮、萍痕等自然景象,以及东风带来的寒冷和愁绪,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感慨,词中“絮影萍痕”象征着过往的痕迹,“海天芳信”则暗喻远方的消息或情感,而“东风临夜冷于秋”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浣溪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愁绪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词中“絮影萍痕”的描绘,既富有画面感,又寓意深远,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海天芳信吹来遍”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信息的期待和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美好信息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持久,下片“一晌贪欢须记取,明朝容易夕阳收”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美好时光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纳兰性德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对爱情、友情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他善于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词也不例外,可能是在某个夜晚,纳兰性德独自面对窗外的柳絮和浮萍,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和感慨的词作,词中也可能蕴含着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