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君勇悍亦异常,一时驱虏如驱羊。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破虏行

姜君勇悍亦异常,一时驱虏如驱羊。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颀

姜君勇悍亦异常,一时驱虏如驱羊。

旌旗猎猎寒光动,鼓角声声士气昂。

铁骑突出刀枪鸣,胡儿奔走泪沾裳。

边关自此无烽火,将士归来乐未央。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颀写过这样一首名为《破虏行》的诗,但李颀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描写边疆将士英勇抗敌的诗篇著称,故以此背景进行虚构。)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边塞诗,作品多描写边疆将士的英勇事迹和边疆风光的壮丽,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深沉,李颀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姜君的勇猛强悍非同寻常,一时间驱逐敌虏如同驱赶羊群一般容易,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闪烁着寒光,鼓角声声激昂,士气高昂,铁骑冲锋而出,刀枪交鸣,胡人奔走逃窜,泪水沾湿了衣裳,从此边关再也没有烽火燃起,将士们归来后享受着无尽的欢乐。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姜君这位将领的英勇善战,展现了唐朝边疆将士的威武和胜利,诗中“勇悍亦异常”突出了姜君的非凡勇气,“驱虏如驱羊”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胜利和敌虏的溃败,后文通过旌旗、鼓角、铁骑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最后以“边关自此无烽火,将士归来乐未央”作为结尾,表达了战争胜利后边疆的安宁和将士们的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和豪迈的气概,展现了唐朝边疆将士的英勇和胜利,诗中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姜君的勇猛和敌虏的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旌旗、鼓角、铁骑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整首诗语言凝练、节奏明快,充满了豪迈和激昂的情感,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唐朝边疆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当时,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冲突不断,边疆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安全,英勇抗敌,屡建奇功,李颀作为一位擅长边塞诗的诗人,深受边疆将士英勇事迹的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歌颂他们的英勇和胜利,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却是唐朝边疆将士的真实写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