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军中惟有哥舒翰,城下竟无张睢阳!”,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军中惟有哥舒翰,城下竟无张睢阳!
(注:部分版本可能不包含“军中惟有哥舒翰,城下竟无张睢阳!”这两句,但根据历史记载和文学资料,这两句确实被一些文献记录为高适《燕歌行》的组成部分或后世添加,用以表达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对比。)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搏杀,而军营中的将领们却还在寻欢作乐!
……
军队中虽然有像哥舒翰那样的勇将,但在危急时刻,却找不到像张睢阳那样坚守城池、誓死不屈的英雄!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对当时军队中某些将领不称职的批评,哥舒翰是唐代著名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张睢阳(即张巡)也是唐代名将,在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城,以少胜多,表现出色,诗人以此二人为例,讽刺当时军队中虽有勇将,但在关键时刻却缺乏像张睢阳那样誓死保卫国家的英雄。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对现实的不满,通过提及哥舒翰和张睢阳,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也暗示了当时军队中缺乏真正的英雄和领袖,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情感更加饱满。
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期间,这场内战对唐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动荡,也激发了诗人对战争、英雄和国家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高适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将领的无能与士兵的英勇,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他也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与现实中的将领,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军队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