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佛说三乘十二部
唐·皎然
佛说三乘十二部,会来只是一医方。
病源烦恼千峰起,心药须教一处降。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密切,有诗文集传世,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寺禅境,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坛一大家。
译文
佛所说的三乘佛法(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十二部经(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归结起来,就像是一个治疗众生病苦的医方,病源是内心的烦恼,如同千峰耸立,而治疗这病源的心药,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和修行,使之一处降伏。
释义
本诗以佛说三乘十二部为引子,比喻佛法如同医方,能够治疗众生内心的烦恼之病,诗人强调,尽管佛法浩如烟海,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引导人们认识并降伏内心的烦恼,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自在。
赏析
皎然此诗,以佛理入诗,寓意深远,他以医方比喻佛法,既形象又生动,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佛法的功能和作用,诗人也通过“病源烦恼千峰起,心药须教一处降”的诗句,强调了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即要用心体悟和修行,才能降伏内心的烦恼,达到心灵的解脱,诗中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也体现了皎然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法有着深厚的理解和体悟,他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对佛法深入研究和修行的阶段,对佛法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也可能希望通过此诗,向读者传达佛法的重要性和修行的必要性,引导人们走向心灵的解脱和自在,皎然与当时的文化名人交往密切,他的诗歌也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