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蚕眠
宋·范成大
竹梯闲倚柔桑畔,定是人家蚕正眠。
纸帐光摇风送暖,雨窗声碎夜如年。
山童约伴寻茶臼,野老逢人说麦田。
独坐小轩心自静,幽篁疏影月娟娟。
作者及朝代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作者简介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竹梯悠闲地倚靠在柔软的桑树旁边,想必是蚕儿正在睡眠之中,纸帐内光线摇曳,微风吹送着暖意,雨敲打着窗户,声音细碎,夜晚仿佛被拉长了许多,山间的孩童相约去寻找茶臼,田野间的老人遇见人便谈论着麦田,我独自坐在小屋中,心境宁静,窗外幽篁的疏影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蚕眠时节的乡村景象,首句“竹梯闲倚柔桑畔”以竹梯的闲置暗示蚕眠的宁静,次句“定是人家蚕正眠”直接点明主题,后两句则通过纸帐、雨窗、山童、野老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蚕眠时节的乡村生活,充满了田园诗意,首句“竹梯闲倚柔桑畔”以竹梯的闲置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蚕眠的主题,柔桑”一词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次句“定是人家蚕正眠”则直接点明了蚕眠的情景,与首句相呼应,后两句则通过纸帐、雨窗、山童、野老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田园风情。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南宋时期曾任地方官,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春日里,看到蚕眠时节的乡村景象,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中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当时乡村社会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