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栖鹘归何晚,磔磔风传劲翮声。的解释

诗词原文

归山与过友生话别

山前栖鹘归何晚,磔磔风传劲翮声。的解释

唐·钱起

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白露犹未晞。

丛兰欲秀苔犹滑,垂柳未凋叶半稀。

山前栖鹘归何晚,磔磔风传劲翮声。

莫向孤舟贻恨望,白云相送大江西。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世称钱考功、钱司勋,钱起诗名较盛,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译文

昨夜微霜刚刚渡过河面,今晨白露还未晒干。

兰花想要开花而苔藓依然湿滑,垂柳未凋零但叶子已经稀疏了一半。

山前的鹘鸟为何迟迟不归,风中传来它翅膀拍打的强劲声音。

不要向孤舟留下怨恨和期盼,白云会一路相送直到大江西岸。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诗中“山前栖鹘归何晚,磔磔风传劲翮声”两句,以鹘鸟迟归的意象,暗喻离别的不舍与对友人归期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清晨的自然景色,通过微霜、白露、丛兰、垂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萧瑟的氛围。“山前栖鹘归何晚,磔磔风传劲翮声”两句尤为生动,不仅描绘了鹘鸟迟归的场景,还通过“磔磔”的风声和“劲翮声”传达出鹘鸟归巢时的急切与力量,暗喻了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期盼与不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与友人分别时所作,当时,钱起可能正面临离别之苦,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他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自然景色,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其中,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不舍,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豁达与超脱,即虽然离别令人伤感,但白云相送,意味着友情将跨越千山万水,永远相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