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唐·李商隐
何当启鱼钥,寒食尚留饧。
柳色青如染,花光白似绫。
高楼迷远目,极浦送归情。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什么时候才能打开那如鱼形锁的门扉呢?寒食节过后,糖稀(饧)的甜味似乎还留在唇齿之间,柳树的颜色青翠得像被染过一样,花朵的光泽洁白如同丝绫,高楼遮挡了远眺的视线,遥远的河流入海口寄托着我归去的情感,又有谁能看见那水边的小洲上,我因思念而愁苦,如同那漂泊无依的白蘋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远方的思念,首联“何当启鱼钥,寒食尚留饧”以问句开篇,暗示诗人对某种期待或束缚的解脱的渴望,寒食尚留饧”又带有一种节日过后余韵未了的意味,颔联“柳色青如染,花光白似绫”描绘了春日里柳绿花白的美丽景象,颈联“高楼迷远目,极浦送归情”则通过高楼与极浦(遥远的河流入海口)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思念,归心似箭的情感,尾联“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以白蘋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相思成愁的深切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鱼钥”象征着束缚或期待,“寒食尚留饧”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余韵,为全诗奠定了淡淡的哀愁基调,颔联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色彩感,既展现了春日的生机盎然,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颈联通过高楼与极浦的对比,将诗人的视线与情感引向远方,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则以白蘋自喻,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商隐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李商隐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愁绪与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这首诗中的“鱼钥”、“寒食”、“高楼”、“极浦”等意象,都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