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愁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眉半敛,春红已全褪,旧愁还欠。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发。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觅?
空庭寂寞,落花满径啼。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纳兰性德的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独具特色,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一生短暂而绚烂,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译文
眉头微微敛起,春天的花朵已经全部凋谢,旧日的愁绪还未完全消散,细雨打湿了流逝的时光,芳草年年都会重新生长,燕子归来时,却找不到昔日的雕梁栖息之处,空旷的庭院里一片寂寞,落花铺满了小径,伴随着鸟儿的啼鸣。
释义
“眉半敛”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忧郁;“春红已全褪”象征着春天的逝去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旧愁还欠”则表达了主人公心中难以释怀的旧日愁绪,下片通过“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以“燕子归来,雕梁何处觅?”和“空庭寂寞,落花满径啼”作结,将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愁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春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春天逝去时的内心感受,词中通过“眉半敛”、“春红已全褪”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忧郁,词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如“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发”等,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又寓含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以“燕子归来,雕梁何处觅?”和“空庭寂寞,落花满径啼”作结,将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春愁》可能创作于纳兰性德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纳兰性德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虽出身名门,却仕途不顺;他虽情感丰富,却屡遭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春愁》,通过描绘春天的逝去和旧日愁绪的难以释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首词也反映了纳兰性德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